若米

不可以自印
qq:528446621来找我玩!
微博:若米_
twi:若米_

《法兰西特派》短评: 

    二刷《法兰西特派》,想起韦斯安德森称它为 “诗集”,“纽约客杂志”,和“一部法国电影”,一句话诠释了作品所渴望传达的主题。小镇,美食,不明觉厉的艺术与满腔热血的革命家,四个故事用不同的媒介与表现形式倾诉导演对欧洲古典文化衰落的同一种悲悯与致敬。革命家走后革命的余温遍悄然褪去;杂志创办者的离世宣告纸媒时代的落幕;21世纪的电影也早已不再使用四比三的黑白画幅。

   “无趣镇”是法国,也是欧洲艺术中心的象征 。它的“无趣”与“落寞”同为欧洲古典文化的落寞。人们为停刊的报社惋惜,却连哭泣都不被允许,只得用文字娓娓道来昨日的故事,以20世纪初为起点的各个复兴,革命,新浪潮, 或有些叛逆,荒诞,却也真诚自由,热情洋溢的艺术创作。

   电影黑白与色彩之间的切换也十分有趣,像是在阅读一本实体的《纽约客》杂志。四个板块由四位记者分别完成,黑白呼应杂志页面上的白纸黑字,颜色则代指高潮片段配备的彩页插画,琳琅满目的信息令人目不暇接,勾勒出独一无二的小小世界。还有太多可以细品的点,包括对暴力,性,文化思潮与商业化社会的反思,我铁定没能看懂它的全部,也庆幸自己没能看懂它的全部。二周目会享受很多,韦斯安德森电影对于我个人而言最趣的一点便是,每当你看完他的作品后往往认定这是一部杰作,接着再看一遍,也会有同样的想法,却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同,就好像他从未创造过杰作,回看便都能收获前次观影没能提取到的部分,倘若崭新的杰作。一次两次会是如此,十次,五十次,上百次也想必如此。

    电影末尾,报社窗户伴着一首“Obituary”逐渐远去,张张《纽约客》风格的插画封面陈列出现,心中涌出无以名状的悲伤。

          “It begins as a holiday”

  一封献给法国,记者们,和上世纪艺术家们的浪漫情诗。



总之是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Wes对此片的投入不言而喻,包括一如既往无可挑剔的电影美学。能夸的点太多,看了不亏,值得二刷三刷。

有趣的是这部被吐槽不如wes以前的作品,我却私心把它放在了与《布达佩斯大饭店》相似高度…丝毫不夸张,这是可以说的吗。


(以及p1浴缸里写宣言的致敬够我笑一天啊!)

评论(5)

热度(251)

  1. 共18人收藏了此图片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